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省政协“认真总结‘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调研专题报道

深化产教融合 释放创新动能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4-25 08:50 【字体:

□ 记者 闫智

拥有66名两院院士、100多万名科研人员、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18位。“十四五”以来,西安聚焦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硕果累累。

如何乘势而上、积势致强?4月14日至16日,省政协“认真总结‘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议题第六调研组,围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建设科技强省”在西安开展专题调研。

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传统路径往往是从实验室研发出发,将科研成果逐步推向市场。但还有另一条路径值得关注:如何从市场需求反推科研方向,以市场痛点激发创新灵感,实现从需求端到技术端的逆向突破?

4月14日下午,调研组第一站来到位于高新区的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踏入诺瓦星云科技展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LED显示屏矩阵即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我们先后为央视春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场合提供核心显示技术,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知名的显示解决方案服务商。”在MLED显示技术展区,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翁京向大家介绍了公司全球首创的单箱体校正技术:该技术将MLED显示面板的直通率从行业平均值75%提升至92%,生产效率提高了40%,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在短短十几年间成长为行业领军者?这些亮眼的技术成果与市场成就并非偶然。回溯诺瓦星云的发展历程,正是从市场需求驱动科技创新,进而实现成果产业化的鲜活样本。

2007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LED显示屏——位于盘古大观的3400平方米巨型屏幕,因缺乏适配控制技术而陷入“点不亮”的困境。面对这一市场迫切需求,时年28岁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公司创始人袁胜春临危受命,迅速组建攻关团队。历经四个多月的攻坚和超过一个月的现场调试,成功点亮这块“巨无霸”。

市场的强烈反馈催生了产业的萌芽,盘古大观LED屏不仅以国内广告价位之最声名远扬,更让袁胜春团队凭借硬核技术实力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客户主动寻求合作。

“诺瓦星云从市场需求出发实现技术突破的路径,打破了传统的‘科研成果等市场’的被动模式,为我省‘十五五’期间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思路。建议将这种‘需求牵引、校企协同’的创新模式纳入全省科技创新规划,推动更多企业与高校形成‘问题共研、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委员罗义说。

委员们认为,这种“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转化”的创新模式,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优秀范例。针对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委员们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与科研设施,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

带着在诺瓦星云收获的创新启示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入思考,调研组又来到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多年前,首席科学家范代娣教授带领团队,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研发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让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灌装、分拣等工序。企业负责人介绍:“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生产,我们用了十多年时间打磨工艺,如今已建成国内领先的生产线。”

委员们驻足观察生产线,询问产能布局:“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如何保障技术创新的持续领先?”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正计划与高校共建中试平台,将前沿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量产技术。”

在产品展示区,巨子生物旗下的可丽金、可复美等品牌的护肤产品琳琅满目。当听到“可复美已成为三甲医院术后修复首选”的介绍时,有委员问道:“在拓展医疗级应用方面,目前还有哪些技术瓶颈?”企业研发负责人表示:“高端研发人才短缺仍是制约因素,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

……

在三天的时间里,委员们深入企业一线,不仅见证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生动实践,更深刻感受到了创新动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针对调研中部分企业负责人反映的高端研发人才短缺、成果转化资金压力大等问题,调研组建议,企业要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主动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进程,为西安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十五五”时期是全省实施科技强省建设的关键期,也是西安市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在随后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建议,优化创新创造生态,提升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支持西安争创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推广技术交易信用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西安。加强科技交流合作,鼓励企业、高校院所与国(境)外机构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务实办好硬科技创新大会等赛事,提升城市创新影响力。

“建设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涉及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仅凭西安一己之力难度较大,需要省级部门支持。”座谈会上,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建强建议,将“支持建设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纳入全省“十五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突出西安区域科技中心在全省创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在省级层面加强对这项“国字号”任务的资源整合、力量统筹和机制保障,省市协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薛建兴表示,要聚焦“十四五”期间我省在产学研协同、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领域的经验成效与瓶颈问题,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系统谋划破解路径。高校要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紧扣产业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